返回学校首页

地质工程系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构设置 / 地质工程系

地质工程

2024-12-02          阅读:9822

  

专业英文名:GeoEngineering

本科专业代码:081401

学科门类:工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工程专业传承于1954年成立的探矿工程专业,至今已有70年的发展历程,1994年探矿工程专业更名为勘察工程,1998年更名为勘查技术与工程,2013年根据教育部专业目录调整要求更名为“地质工程”,现有地质工程、工程地质两个培养方向,同时开设“地质工程求真班”创新培养模式。其中,地质工程方向以现代钻探技术为主,融合工程地质、物探等技术方法,并与智能控制、机械、材料等技术深度交叉,以地质体和地质环境为研究对象,服务于自然资源勘探开发、生态环境保护建设、重大工程建设等领域的工程技术,是我校“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双一流A+学科下设重要支撑方向之一,现有硕士点、博士点,建有博士后流动站。

地质工程是我校最早从事本科生培养的专业之一,是我校优势专业、特色专业和品牌专业,也是我校培养人才最多的专业之一。进入新世纪以来,地质工程专业进入发展快车道,2008年本专业获批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建设专业、2009年获批北京市级特色建设专业、2019年进入第一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行列,2020年通过国家工程教育认证、2020年获批“北京市优秀本科课程”、2021年获批“北京高校优秀本人育人团队”、2022年获北京本科思政团队、2023年再次获批北京一流本科课程、2024年岩土钻掘教工党支部获批教育部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建设行列。

本专业坚持面向自然资源、环境、重大工程等领域国家重大需求,坚持学校建设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办学目标,“特色+精品”的人才培养理念,依托我校“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双一流A+学科,培养“品德优良、基础厚实、知识广博、专业精深”的地质工程高素质创新人才,形成了地质勘查、装备技术、工程实践一体化的专业培养特色。

地质工程以力学和地质学为基础,以机械/机电、材料技术为支撑,注重与智能化、自动化、工程技术的深度交叉融合,在长期持续发展中形成了绿色智能钻采技术与装备的研究特色,建有科技部深钻装备关键技术国际合作基地,共建有矿山钻探救援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河北省潜孔钻进装备创新中心、深地探矿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定向钻井工程技术中国地质学会创新基地、资源勘查钻探技术与装备中国地质学会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研究平台,已经成为我国地质钻探领域重要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

地质工程专业拥有一支院士领衔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研团队,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深耕“上天(月球钻探)、入地(深地钻探)、下海(海洋钻探)、登极(极地钻探)”等复杂条件下的钻采技术,在深部钻探技术与装备、极地钻探技术与装备、深海钻探技术、绿色智能矿产钻探技术与装备、生态地质调查与环境修复等方面形成了特色和优势。近年来,专业教师主持了深地国家重大专项项目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等10项,以及其他各类科研项目100多项,获得国家光华工程科技奖1项、省部级奖励10多项,研发的极地装备在南极科考中成功应用、深地高温钻具及测控技术成功下井、自动化岩心钻机实现了智能化水平提升、环境取样装备入选科技部《国家绿色低碳先进技术》,取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

本专业重视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合作,与自然资源领域相关单位保持着长期稳定友好的合作关系,与中国地质科学院联合培养研究生,与中国地质调查局勘探技术研究所、北京探矿工程研究所等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美国休斯顿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大学、俄罗斯莫斯科石油学院、俄罗斯圣彼得堡矿业大学等国际著名大学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专业教师拥有海外留学/访学经历占教师总数的75%以上。

地质工程专业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专业人才,一直保持着优良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其中本科读研率保持在60%以上(含保研),研究生约80%在本行业就业、约80%在国有企业就业、北京地区就业约占1/3,在全校名列前茅,多次获得学校就业表彰。培养的学生就业主要方向为大型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和行政单位,主要从事自然资源勘查、清洁能源与新能源勘探开发、工程技术装备研发、生态环境调查与修复、非开挖技术与装备、科学研究,以及工程技术管理工作。

 

附专业基本信息:本专业注重多学科交叉,尤其是智能测控、高端绿色材料相交叉融合,欢迎本科专业为地质工程、机械类、力学类、材料化学类学生报考我校地质工程专业。硕博研究生招生专业为:(1)学术型:(081800)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下设方向:地质工程、地质装备工程;(2)专业型:(085703)地质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