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下工程灾害防治与更新实验室
2024-12-08 阅读:701次
(一)实验室简介
城市地下工程灾害防治与更新重点实验室以城市地铁隧道、地下管道(网)、地下综合管廊等地下工程为研究对象,聚焦于其长期运营过程中的城市地下工程结构劣化灾变机理、城市地下工程运营安全评价、城市地下工程结构修复更新以及城市地下工程运营风险信息化管理等研究方向,旨在为城市地下工程安全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实验室主任
杨宇友,男,1979年11月生,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带头人。主要从事城市地下工程灾变防空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课题、国家自然基项目和重大工程咨询项目等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授权专利50余项,获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项,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
(三)研究方向
图1. 研究方向
1.城市地下工程结构劣化灾变机理
研究地下工程服役过程中由邻近工程施工扰动、城市内涝、水土环境侵蚀等因素引起的常见结构病害及其灾变演化机理。研究邻近新建地下工程施工扰动引起的地质应力场、地下水渗流场变化,导致既有地下工程结构变形破坏演化机制;研究城市内涝雨水渗透对城市地下工程地基的潜蚀致灾演变机理;研究地下工程结构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因材料老化、环境侵蚀而引起的结构性能衰退劣化过程机制。
2.城市地下工程运营风险监测与安全评价
研究城市地下工程运营期间的风险监测、病害诊断及安全评价技术。研发适用于城市地下工程结构的运营风险监测系统;研究隧道和管道衬砌结构运营健康状态的智能诊断技术;建立城市地铁隧道、地下管道(网)及综合管廊等地下工程运营安全评价标准及量化风险早期预警模型。
3.城市地下工程结构修复与更新
研究城市地下工程的结构病害治理、缺陷修复及加固更新技术。研究城市地下工程的常见结构病害针对性治理策略和技术;研发用于快速修复隧道、管道结构缺陷的材料和工艺;研发老旧地下工程结构的新型加固技术和结构更新方法以及相应的稳定性评价体系。
4.城市地下工程数字孪生管理体系
研究城市地下工程数字孪生管理的理论体系、关键技术与实施策略。开发适用于城市地下工程的数字孪生框架与信息化管理体系;研发地下工程数据采集与融合方法,建立地下工程安全监测与预警系统;研究基于数据驱动的智慧策略与管理决策系统。